云南祺源文化收藏品鉴定评估有限公司主办

所在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艺术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 来源:网络
  • 发布时间:2018/4/24 11:08:13
    观察当今热闹的艺术界,就会发现不管是艺术家还是艺术作品的数量都是空前的。但这些创作实际上集中暴露了我们这个时代艺术创作的一些弊端:首先是创作模式的单一化,一些所谓反映生活的主题性创作,其实不过是生活的图解或机械、浅薄的模仿。其中还不乏向欣赏者灌输一些连作者自己都不愿相信的说教、令人感到明显虚假的作品。另一方面,西方现代艺术近百年来的历程以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在中国画坛重演了一遍,在具体的作品中,不少作者常常以模仿西方现代艺术中某些现成作品而忽略了自己的创造。
 

荆浩《匡庐图》 绢本水墨 五代

    虽然当代的艺术创作在形式上、在作品的样式构成上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看却显然缺乏艺术生命的精神。大家热切期望的创新,不是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简单理解,而是在生活中找回真正的艺术。在我们这个深刻巨变的时代,艺术家应该认真思考,怎样追求艺术本性、怎样寻求艺术精神。
《容膝斋图》 元 倪瓒 纸本水墨‍
 
    艺术家应该打破以往单一的创作模式,尽量摆脱直白的描述性情节,去感受我们生存其中的世界,去想象与思考作品。艺术家应该在这个时代中做出自己的选择,以创新开放的态度,更看重将来要获得的,而不是已经失却了的传统观念。

吴冠中作品
     借用托马斯·彼得斯的话结束此文: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画坛市场,伪作和劣作横行。普遍大众审美水平不高——很多人并不懂什么是真正的艺术,不能正确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进行辨别,于是某些滥竽充数者也拥有了生存空间。如今一些较为平庸的画家,进行创作的行为被成为啃老祖宗的“老本”,没有艺术创新精神,却还打着继承传统的旗号进行创作;而甚至一些所谓“古意盎然”的作品,其实是些摹古的商品画,毫无艺术价值可言。


    除此之外,在探索实践中,某些代表性强的好题材或新的表现语言如果出现,成为让人拍案叫绝的好作品,自然会带来轰动性的效应,当这种作品打动了大部分人——其中也打动了其他画家或艺术追求者时,那么没过多久,相近批量作品就会不断出现,甚至造成欣赏者的审美疲劳。

    所以,艺术市场需要的是一类具有强烈艺术个性和时代创新精神的当代艺术家,他们能够坚持自我地创作,不断探索与革新创作的表现语言,形成自己独具个性笔墨的时代面貌。只有这样,他们的创新艺术才势必会影响未来,成为新的代表。


    中国艺术家的未来并不在于外界是否认同,做到哪种高度才是最重要的。潜心创作,努力超越自我,做到最好才是最佳。


上一篇:文化金融——市场中的奇峰

下一篇:没有了

友情链接

中国文化市场网 |  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 |  国家文物局 |  国家博物馆 |  中国国家画院 |  中国美术馆 |  国家艺术中心 |  故宫博物院 |  中国宝玉石杂志 |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 |  云南省认证认可协会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动态 |  合作机构 |  证书查询 |  行业资讯 |  法律法规

免费热线:18082721279 传真:0871-68185379 滇ICP备14003511号-1 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茭菱路1699号经典文化广场4楼C406号

Copyright ©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祺源文化收藏品鉴定评估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